逻辑思维的训练
避开逻辑陷阱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要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不仅需要通过大量的深度阅读和逻辑训练,而且还需从生活中避免遇到的逻辑错误。 把“关联关系” 当作 “因果关系” 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并不说明这两件事情之间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件事有共同的起因,或者只是巧合发生在一起。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比如: 我们学校这学期住校生增加了,学生们这学期的考试分数也有进步;所以,住校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非黑即白 把“白”和“黑”作为仅有的可能,忽略其它可能性的存在;极端片面,忽略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比如: 不爱运动的人都是胖子。 爱看书的人就是有文化思想的。 滑坡 夸大一个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事情A发生了,就会导致事情Z的发生,因此A就不应该发生。不去仔细讨论现下的事物(A),就直接利用事物(Z)引发人的恐惧心理,是因为没能给到任何证据来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没有任何严谨证据的结论,会影响到人们讨论A时的客观性。 比如: 如果对学校的午休规则提出修改意见,那么学校的校规将受到很大的质疑,学校从此将失去良好的秩序。 妄下定论,以偏概全 把一个事物的局部特性当作总体特征,或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下结论,或者用个人经验和孤立的例子取代严谨的论证,都是犯这类逻辑错误的表现。 比如: 公司来了一位海归,英语口语很好,看来留过学的学生英语都很好。 论人不论事 不去谈这个人说的做的是否有道理,而是把注意力引向他的人格、动机、态度、处境等“外部”因素,从而避开理性讨论,试图用对这个人的印象来取代对他做的事情的理性评判。 比如: 当小雪提出了一个很合理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议;小雨说她不相信任何小雪说的话,因为小雪从来不加班,也不积极主动帮助同事。小雨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 诉诸权威 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取代一个严谨的论证。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 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权威人士有可能也会犯错,或是受到利益关系支配;不能因为这是来自权威人士的论述,就认为这是无可辩驳、完全正确的。 比如: 某明星常用一种叫 XX品牌的护肤品,到50岁了还是看着很年轻,XX这个牌子的护肤品一定很棒。 从众 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或者相信同一件事,所以这件事就是对的。事实上,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并没有必然关系。 比如: 如果我不在社交网上发自己旅行的照片和定位,别人会以为我活得不够有趣精彩。 诉诸情感 试图操纵他人情感来获取一个有力的论述。 每个人都容易被自己的感情所支配,通过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感情,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可以把人的注意力从事实和真相转移。 比如: 妈妈对我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件衣服,但这是你外婆特意为你买的,所以你该穿着这件毛衣去探望外婆。 用批评回复批评。你不正面回复别人对你的批评是否正确,而是反过来又去批评别人:你不也曾经 .... (意思是说,你自己曾经也这样,干嘛批评我,虚伪!)。你想通过用批评回应批评的方式,免去你为自己辩护的责任。你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但是不管别人虚伪与否,你都只是在回避别人对你的批评。 比如: 爸爸说:“小雪,你这么慢,上学又要迟到了。”小雪回答说:“爸爸,你昨天上班不也迟到了么?“ 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轻松地攻击别人,也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比如: 小雨说,我们不应该让小孩在街上乱跑;小明:“那你想把小孩关起来不让他们运动和呼吸新鲜空气么?” 自己不懂,就认为别人是错 因为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识水平不够,不理解一件事,就认为这件事不是真的,或对它持反对的态度。 比如: 这种食品添加剂已经用了几十年,如果它有严重的毒性,一定会被披露。但我们目前并没有听说过,因此这种添加物对人体是没有害的。 一大堆数据和信息中,你过滤掉了对自己不利,专门挑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像一个神枪手一样,抢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靶心),只采用对证明这个立场有利的信息,而直接忽略了其它的信息。 比如: 这家制造含糖饮料的公司说,有研究提到:世界上含糖饮料消费量最高的五个国家,有三个在 “世界上最健康的10个国家” 的名单里,因此含糖饮料本身是健康的。 家长们在家里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惯,只要记住上面以上提到的逻辑陷阱,教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积极辨认自己和别人的逻辑错误,经过不断地锻炼后,好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END
2020-04-16
2020-03-20
2018-02-07
2018-02-07